第753章 时机已至_龙藏
笔趣阁 > 龙藏 > 第753章 时机已至
字体: 护眼 关灯

第753章 时机已至

天启六年冬月,赵国李澄风尽起十万大军,一月之内奔袭七千里,九战九胜,一路长驱直入,直逼涵阳关下,再围城半月,终于一举夺下涵阳关,天下震动。

赵国几位王子公主听闻此事,均说都是性情大变,特别是上次突袭涵阳关结果全军覆灭的六王子,更是失手杀了好几个侍女。

太子本在后方练兵,听闻消息,连兵也不练了,星夜赶回前线,亲自指挥对云襄两郡的攻势。

涵阳关失守,西晋朝野上下震动,这意味着西方门户封闭,最能打的藩镇定西节度使界域被隔在了晋地之外。此时晋国三面被围,东面则是东晋。

三晋一直在为大晋正统争得你死我活,东晋不趁势出兵已经算是客气了,西晋就是局势再糜烂,放在东方边境处的五十万大军也不敢稍动。

涵阳关失守消息传到晋都,晋王当即破天荒地在傍晚时分召开紧急朝会,商讨此事。

众官到齐,晋王直接将地图扔到了右相身前,斥道:“你掌管军务二十年,就是这样管的吗?!东边东边守不住,西边被十万赵人就拿下了第一雄关。孤就是在你位置上拴一条狗,也不会做得更差!”

右相脸色铁青,完全没想到晋王居然会如此不留颜面。

此时左相出列,奏道:“圣王息怒!此事之错,错在卫渊。赵国大军自他眼皮底下一路打过去,他都是按兵不动,实有通敌之嫌!臣请圣王下旨,责令卫渊一月之内收复失地,否则的话就拿入京中问罪!”

晋王双眼微眯,扫过满朝文武,就见文官们都是脸色有异,但明显不是畏惧和尊敬。晋王知道,若再逼迫下去,怕是满朝文武都要下跪,为右相开脱,劝自己收回成命了。

晋王忽然想:我若是偏要当庭杖杀右相呢?

他眼角余光扫过那些在殿外侍立的侍卫,心底已经知道了答案:侍卫统领定会磨磨蹭蹭地拖着不办,然后众官继续求恳,自己要是不给这个面子……那就只有亲自动手了。

晋王双眼微闭,仿佛看到了自己持剑下阶,亲自去斩杀右相,然后众官阻拦抱腰的抱腰,拉手的拉手,混乱之中不知道怎地自己身上一痛,然后就失去了意识,一头栽倒,撞得头破血流。

最后太医赶来,救治无果,宣布自己是急火攻心而死,于是众臣立个幼帝,几位大臣自封顾命,监督国事。

至于幼帝……晋王心中忽然闪过福王的身影。

这个想法一出,他心中忽然泛起寒意,不由自主的想:难道,他也是?

“圣王,圣王?”几声呼唤将晋王唤回了现实。

晋王睁开双眼,疲惫地道:“孤这几日没怎么睡觉,实是有些乏了。我们继续讨论。那卫渊现在在做什么?”

一名负责情报的武官奏道:“启禀圣王,卫渊在炼丹。”

“炼丹?”晋王大奇,左相右相等文臣也是一脸愕然。

那武官道:“最近两月,卫渊闭门不出,一直在炼丹,已经连开三炉大日朝华丹,每炉必生异相,最后一炉还引下了天劫。据说卫渊丹道天赋极佳,远超造化观同辈丹师,造化观主有意传他观主之位。”

晋王诧异道:“卫渊这么会炼丹?难道说上次他进献的延寿丹,是他自己炼的不成?”

殿上一些老臣脸色又有些异样,那延寿丹如果是卫渊自己炼的,岂不是有一就有二?

晋王定了定神,道:“南方防务糜烂,这是事实。右相近来操劳过度,孤许你休假一年,一应职务由吕中植接替。此外给卫渊下旨,命他立刻出兵,收复涵阳关,

不得有误!”

左相长眉微微一动,这次没有反对。右相谢过恩典,回到武官之首位站地,目视足尖,再不说话。

片刻后朝会散了,左相右相并肩而行。左相忽然道:“若不是他炼丹,我都差点忘了他还有天纵之资,将来是要走仙途的。”

右相点头。卫渊早晚要放手尘俗,踏上仙路,与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,现在没事惹他干嘛?

涵阳关上,李澄风站在城楼,向西望去只见夕阳如血,万里霞光照在下方茫茫绿海上,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红蓑衣。

他心情开阔,有长啸一声的冲动,又想要吟诗一首,诗名就叫《李澄风登涵阳关有感》。

只是眼前天际忽然出现了一个黑点,李澄风揉了揉眼睛,定睛望去,才知不是自己眼花,而是真有一个人飞来。此人速度极快,转眼间就到了面前。

护卫们大惊,拔出刀剑,但随即看到来人是卫渊,于是又把刀剑收了回去。

李澄风摆了摆手,命护卫们全部退下,道:“卫兄有何指教?”

说这话时,李澄风不断在心底默念:这家伙两百多岁了,这称呼不丢人,不丢人……但尽管这么想,脸皮还是有些发烫。

卫渊道:“攻城损失如何?”

“没什么损失,城中只有两三万守军,不是新兵就是民勇。我围了半个月,他们就投降了,一共伤亡还不到三千。”

卫渊道:“不错,战绩确实算得是辉煌了。”

李澄风苦笑了一下,道:“许家根本没派重兵驻守,至今主力都没有动静,我现在正在全力修建城防,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就会被许家主力围了。”

卫渊道:“城中财物你尽管拿走,把流民和战俘卖给我就行。城中有居处、有正经营生的人我不要。”

“卫兄想要,尽管拿去,卖不卖的显得我们生分了。当然,如果能抵一部分欠账,那就再好不过。”

卫渊道:“自然能抵。不过,你打算在这里长期驻守吗?”

李澄风心中一跳,道:“卫兄有何指教?”

“地已经打下来了,名声也有了,你实力也没受损,这不就是最好结果?守土的话,还是交给别人为好,比如哪个你看不顺眼的兄弟姐妹。毕竟你这是堵了我的路,把我和放在晋国的几万军队一分为二。”

李澄风当即醒悟,立刻冷汗就下来了,忙问:“这操作需要点时间,我还能有多久?”

卫渊笑道:“我还有好几炉丹没炼完,怎么都得三个月,应该是到新年之后了。这几个月时间,你也别闲着,多到周围走走看看,比如黄平郡什么的,帮我多找点流民。不过黄平郡那边可能有几场硬仗要打,你要早做准备。”

李澄风却是不惧,冷笑道:“许家那些私军?这倒不是我李某自吹,一对一跟他们打的话,那就有些太欺负他们了。”

卫渊笑道:“你不打得势如破竹的,你那些兄弟姐妹谁敢来接啊?”

“他们接了之后呢?”

卫渊微微一笑,并未回答。

等卫渊离开,李澄风立刻召集众将,分出多支部队,每队三千人,直接散向四面八方袭掠郡县。

每到一地,都要把所有粮草都劫掠回来,带不走就烧掉,总而言之,大军所过之处不留粮也不留房屋。一旦遇到强力抵抗或是晋军主力就往回撤,李澄风自会率领主力接应。

这道命令十分古怪,众将颇为不解李澄风用意,但

仍然执行。

转眼间就到了新年。

今年西域新年十分凄凉,处处战火,百姓流离失所,一座座城市陷入火海之中,无数流民穿着单薄衣裳,踏着厚厚积雪,一步步走向青冥。流言早就传到各处,只要到了青冥,至少能有口饭吃。

许多人手中甚至还有青冥发的粥票,在西南五郡,凭粥票能从青冥军手中少量换取粮食,因此比仙银好用。

李澄风是个有真本事的,率军对阵许家一众长老,各个击破,把分散在各城的许家部队分割开来,再一支支歼灭。两月过去,他已经占据了涵阳郡大半,以及半个黄平郡。两郡晋军和许家私军主力损失惨重,已无再战之力。

在李澄风强烈要求,且直接点名下,赵国六公主终于率领二十万大军赶来,接手两郡防御。六公主与太子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,自身精通兵法,且屡立战功。

双方在黄平郡边缘的一座小城见面,各自带了全副武装的亲卫队,彼此对峙。

李澄风率先走到两军中央,微笑道:“多日不见,六妹风采如昔!”

他对面是一位全身甲胄的女将军,生得极美,但也是杀气腾腾,道:“四哥都直接点我名字了,我若是不来,父王说不定要把我嫁人去了。四哥此番心意,我日后定有回报!”

李澄风含笑道:“六妹这样说就太客气了,不用报答我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能给你们两兄妹添点堵,就是我最大的收获。哦对了,这两郡刁民极多,你千万小心,万一兵败被擒,落入敌人手里,再生出几个儿女,你以后可是连嫁都嫁不出去了。”

六公主冷道:“你能打得下来,我就能守得住!”

李澄风哈哈一笑,道:“六妹你是出了名的纸上谈兵,我打下来的地方,你还真未必守得住!”

两人见面充满了火药味,话不投机半句多,互相嘲讽之后,李澄风就扔了张地图给她,率军离开。

地图上标明了各城撤退时间,全境撤退前后都不超过三天,六公主当即火速分兵,全力行军,这才堪堪赶在李澄风所部撤防前赶到各地,接手了城池的防御。

这三个月晋王连下十二道圣旨,催促卫渊出兵,但卫渊就是闭关炼丹,圣旨根本看都不看。

现在他炼这大日朝华丹倒是越来越有心得,每开一炉必有天劫,三四纹的灵丹比比皆是,五纹玄丹都出了好几枚。三个月里,卫渊整整挨了七次天劫,外焦里嫩。

卫渊虽然清闲,青冥却是十分忙碌,李澄风相当能折腾,刮地三尺式的劫掠下,两郡大批百姓变成了流民,逃往青冥。

这三月中,光是从许家两郡接收的流民就超过三百万,自向荣等三郡前后合计也接收了两百万。

天启七年,青冥已有人口一千三百万。卫渊盘点自身气运,见人运青气突破两百万,知道时机已至,决定再度开启世界残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