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1章 天雷随行
卫渊再度召集众将,将六公主的回信展示给大家看。殿上众将群臣自然是群情激愤,纷纷表示主辱臣死,要率部出征,拼也要和敌人拼个同归于尽!
看着一众热血沸腾的将领,卫渊忽然有种颇为奇异的感受。众将态度明显分成了两派三种人。其中以崔聿、徐意为首的一批修士出身的将军们,都是安静站着,心境不起波澜。
只是当年随崔聿一同前来的十六个少爷小姐,如今已经只剩八位,最年长的已接近三旬了。
作为对比,殿中大部分年轻将领极为激动,由内而外在渴望着打一仗。这批将领大多是从部队中提拔起来,且经过军校完整两期培训的。现在青冥军校随着需求提升,在初期的三个月速成军官培训基础上,又开通了六个月的基础军官培训。
速成班教授的是行军打仗基本常识,以及率领千人队的基本要素,随后这批军官都是担任百人队长,少许最优秀的担任千人队长。
有了基础班后,速成班又被称为学前班。六个月的基础班教授的是诸军协同作战,以及统领万人队的基本要素,并且明显增加了后勤军需的内容。按照惯例,学完后所有军官都将出任千人队的校尉。
经过两期班培训后的年轻军官们平均素质显著提升,在一些小规模战斗中表现出色。其中最出色的十几人已经升任统领三个千人队的参将,还有五六人升任了统领五个千人队的副将。但因为时间尚短,所以暂时还没有出现能统率万人的游击将军。
在激进热血的年轻军官之外,还有半数上了年纪的将军。他们大多是半路加入青冥,许多人都是出身西晋官军和许家私军,也有少许马匪和赵军。
这些人虽然也叫嚷得很凶,但卫渊能够感觉到他们内心其实并无波澜,也就是说,只是在表忠心而已。
卫渊此刻坐在上位,忽然间体会到了些许晋王的感受。虽然高高在上,下方似乎个个都是忠义之士,但若没有读心之术,怎么去分辨究竟谁忠谁奸?
卫渊有青冥界域之力,身在青冥,多少能感知到些许众人心中所想。但晋王可没有这般助力,所以每日只能坐在宝座上,凭着蛛丝马迹猜测众臣心事立场。
崔聿徐意看起来淡定,但他们才是真正忠心。可是卫渊又想深一层,若是如左相右相这个级别的老狐狸,自己想要看到的各种忠诚,他们想必都能让自己看到。
左相右相是否为西晋鞠躬尽瘁,卫渊此前其实并不清楚。但是在看了西南五郡,特别是向荣郡之后,卫渊终于得出结论:他们或许为朝廷出了些力,但真正在意的还是自己家族。
至于那些年轻军官,他们确实非常忠心,卫渊已经收到了他们的气运。但是这种忠心是有条件的,那就是卫渊行事得符合他们的预期。假若卫渊决定不打,那忠心当场就会消失小半。
而这批年轻军官的心愿,并不一定就符合青冥的利益,甚至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青冥利益。是以历史上,不乏被少壮军官裹挟而作出昏庸决定的案例。
卫渊收拾思绪,双手微按,让大殿安静下来,然后道:“本节度使已经给出了诚意,奈何对方不接受那就休怪我先礼后兵了。传檄天下历数赵人无礼之处,再给他们三天时间改正,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!”
刘统又接了新活。
随即卫渊开始布置大军开拔,主力直指涵阳关,而后续辎重部队则是一口气分成了一百队,每队五十轻骑,十辆货车,分别前往指定地点集结,集结后就会收到后续命令。
许多年轻将领都是一头雾水,只有崔聿等老人猜到了卫渊想干什么。
许家祖地,许阑珊的书房灯火通明,她已经连续处理了数日公务,没有一刻休息。但是同前待批的公文依然堆积如山。
她一本本仔细地看,仔细批阅,仿佛从来不知疲倦。她拿起一份公文看过,忽然吩咐下人将送交公文的长老请了进来。
许阑珊将几份公文放到一起,一起扔给了那位长老,冷道:“我说要集结五十万私军,就是要五十万!哪怕你全拿新军给我凑数也行,但五十万一个都不能少!”
长老忙道:“五十万都在名册上登记着,一个不少!”
许阑珊冷笑:“你那些营中架的锅数就不对!还有你们虽然在粮米上把多出来的都私分掉了,消耗看不出什么。但是你们忘了柴炭!按照每日做饭消耗的柴炭,你这名册上的五十万人,怕是连三十万都不到!要我现在带你到营里去看一圈吗?”
那长老沉默了一下,方道:“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,只责怪我一人,怕是难以服众!我就是想足额,前面招兵的长老不干,后面分粮米的长老也不干!大家多少年来都是这么做的,你不过是掌权还不到三年,就想将一切铲翻?除非你把整个长老会都给散了!”
许阑珊冷道:“你们过去做的那些事,既往不咎已经是我最大的让步,现在还想继续,那是休想!我确实不能解散整个长老会,但挑两个跳得最欢的杀了祭旗还是没有问题的。囚牛那几个家伙顶多跟我抱怨几句,他们还真的会为了此事跟我拼命不成?”
看到许阑珊的杀机,那长老冷汗立刻就下来了,忙道:“我的意思是说,这些事光我一个人想做,也无能为力啊!”
许阑珊道:“三十万要送去北疆二十万收复涵阳、黄平两郡,所以一个人都不能少!你尽管放手去办,实在有人阻扰,就过来找我。我刚才说了,正缺几颗人头立威!哦,对了,听说有个家伙是囚牛的女婿,你去告诉他再和我做对,囚牛的女儿就要改嫁了。”
长老连忙应了,匆匆而去。
等这长老出去,旁边一个一直静立不动的年轻修士方问:“姑姑,我们在南方两郡还有二十多万私军在赵人手里,您不是说卫渊会收复两郡的吗?等他收完,我们再把那些人买回来不就是了,似乎不必再招二十万新军。恕小侄直言,我们现在招的新丁太多了,完全就是良莠不齐。”
许阑珊对这年轻修士倒是十分耐心,道: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现在和以往已经完全不同了。那些落在卫渊手里的新军,我们是可以买回来,看在我的面子上,卫渊要价也不会太高。但是……”
年轻修士起了好奇:“但是什么?”
“……但是,他们不一定愿意回来。”
……
涵阳关,城楼上现在飘扬的是大赵军旗,城中军气冲天而起,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。
城楼上站着一群赵国将军,望向西方。众将中央,是一位戴了狰狞鬼面的女将军,一身鲜红衣甲,如同烈焰中飞出的凤凰。
此时远方出现一名修士,远远的一剑射向城楼。飞剑上绑着只信筒,自有将军将飞剑收了,检查过信筒安全,才把里面的信送到女将军面前。
女将军展信一看,就见上面写着:“惊闻六公主出游涵阳关,近日兵事将近,特意奉上出逃线路图一张,公主可按路线逃回赵国。免得兵败被擒,丢了大赵脸面。公主可以放心出逃,路线绝对安全,必无埋伏。如有虚言,天打雷劈!”
虽然面具遮挡了她的脸色,但是她直接就把信撕了,想必脸色定是相当精彩。片刻之后,她才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:“卫渊要是敢来,让他有来无回!”
数日后,青冥大军出现在涵阳关下。
南方深山谷道中,一名法相修士伸了个懒腰,长身而起,自语道:“看来六公主是不会来了,都撤了吧。”
与此同时,天空同时落下数道惊雷,直劈青冥中军大营,一时诸军皆惊!
很多战士面如土色,都觉得这是不详之兆。但是核心老兵却是见怪不怪,言道但凡界主出征,中军经常遭雷劈,也没见哪一仗打输了。
新战士将信将疑,但见老兵们言之凿凿,也是不得不信。
此时中军大帐掀开,卫渊从帐内走出,四下看了一眼。见中军大帐周围立着的八根避雷针并无损毁,于是又返回帐中,对诸将道:“我敢断定,赵国公主就在涵阳关军中!传令,再调五万轻斗装部队过来围城,务必不让关中一人走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