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“皇子”入学(求月票,二合一)_从水猴子开始成神
笔趣阁 >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>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“皇子”入学(求月票,二合一)
字体: 护眼 关灯

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“皇子”入学(求月票,二合一)

车轮滚滚,碾压青石。

嗤!

赤山打个响鼻,驻足原地,见有漂亮的小母马行经,踏动马蹄,呲开牙花,抛一个媚眼。

平阳四月,春暖花开,正是生物繁衍的旺季。

一品龙血马何等威风?

头生小龙角,赤血鳞甲闪闪发亮,肌肉如流水,威猛高大,小母马见到几乎走不动道,轻扬马尾,若有公马望来,赤山眼眸一瞪,险些腿软趴窝。

啪!

赤山眼神恢复清澈,冷眼旁观小母马,致使其黯然神伤,一颗含苞待放的心未盛开,先凋零。

梁渠收回巴掌, 回头喊:“陈叔,顺子,先下来。”

帘幕掀开。

“阿水,咱们不是说去武院么?怎么到……裁缝店来了?”陈庆江从马车上下来,发现并非淮阴武院,而是府城里有名的裁缝铺,好多老爷到这定衣裳,他不傻,明白怎么回事,又担心自己自作多情,只得多问一句。

“顺子开学,不得换身新衣裳?”

陈庆江搓搓手:“没这必要。这身上衣裳不是好好的么?干净,舒服,料子也不差,穿出去又不丢人。

我昨日去武院瞧过,好些学生穿的没顺子好呢,再差的那都有好几个补丁子,不是打在手肘和膝盖上,像‘鹌衣’。”

梁渠不以为意:“陈叔,不一样的,再者说,衣服我已经定好,除了顺子也没旁人能穿。”

陈庆江绝对不少赚钱。

除开每月按两算价的鱼获,另有当初跟随梁渠置办的稻蛙、稻蛭药田十几亩,加之梁渠免去的几年平阳税收,全是净赚,家里都从土屋翻成二进院,宽敞亮堂,只不过,许多穷苦时的习惯仍旧保留下来。

例如衣服料子是不错,但尺寸明显大两个号,免得日后长高不合身,贴身短打穿上身跟长袍子似的。

担心练武磨损,阿娣姐更往几个关节位置主动贴上两层厚补丁。

这哪行。

旁人梁渠没空更懒得管,陈叔一家他从来都是多花心思的,回平阳当天他便喊来陈顺,目测身材后没说明白,直接到这定几身新衣裳。

“武堂里分档次的,远的不说,寝室便分十六、八、四、二人寝四等,每天吃喝食补样样不同。

交什么钱,人住什么宿舍,吃什么饭,喝什么药。

顺子放十六、八寝那都好说,四人寝里便有几分勉强,二人寝更不用说,里头弟子没有买大号衣的习惯。

都十来岁,好攀比,穿差了瞧不起你的,不如省点心思,穿身好的,专心练武,顺子你说是不是?”

陈顺摸摸后脑勺,不太好意思。

“水哥,没有那么夸张……”

“有的,有那么夸张。”范兴来搭腔,揽住顺子肩膀,“上湖书院小,单收府衙里的学生,武堂好几千人呢,而且书院里多十一二岁去启蒙,武堂入学便十五,什么都懂。”

“是吧!”梁渠跨过门槛。

“呦,九爷!”

掌柜见是梁渠,亲自赶来招呼,其口中称呼迥异于兴义镇的梁爷,帝都里的兴义侯。

“掌柜的,解释一下,你为什么喊我九爷?”

掌柜含笑拱手:“因为是杨老爷的九弟子,咱们东家是许夫人,我们便喊九爷。”

梁渠手指:“陈叔你瞧,这裁缝店东家是我师娘,我来这买衣服不掏钱的。”

掌柜笑笑,瞧得出怎么个事,侧身让伙计去拿裁量好的成衣。

从父辈开始当邻居,两家交情说十几年都短。

不是第一天认识,话到这份上,陈庆江也是应下。

兴义男到兴义侯,旁人觉得梁渠越来越难以亲近,本乡人不会。

从小到大,梁渠家便在义兴乡里,就在隔壁,位置从没变过,运气好,常能瞧见他挽个裤腿,赤脚走在田埂上,领几个小子几头江獭,田野里抓泥鳅。

待顺子换好衣服。

焕然一新!

梁渠定的衣裳,没有追求华丽。

一身爽利耐脏无花纹的灰衣,尺寸正好,腰间系一条宽皮带束身,单腰带上有几条暗红花纹。

关节位置也有耐磨补丁,但都是上好皮革,油润泛光,美观牢固,不是简单缝几块厚布料,脚上更蹬一双好皮靴。

除开穿的这身,另有两套一替一换。

陈顺摸摸拉拉,神色兴奋。

从小到大,没穿过贴身的新衣服,总是大两个尺寸。

他觉得自己真有几分武者样,是同去书院截然不同的感受。

陈庆江抚摸料子。

顺滑。

本以为这辈子要打一辈子渔,没想到,日子说好便好。

顺子甚至识了字,会念书,今天要去学武,虽不知会有个什么名堂,终归是有盼头的,明年小奎也要书院,兄弟俩轮流来。

这是什么机遇?

评书上总说什么大将军受一饭之恩,功成名就后偿还千金。

陈庆江过去羡慕的很。

千金啊,换成鱼获要几百万斤,能买多少东西,置办多大的宅子,现在他觉得就那样。

不识字,不读书,没见识,手上空有千金能做什么呢?先买个大宅子,那便要再寻两个护院,护院靠得住吗?亲戚会不会来撒泼打滚?过几年,剩多少钱能传到儿子手上?

倒不如教人慢慢带。

日子吃喝不愁,也有活干,紧而不累张而不疲。

本事学到身上,不必想乱七八糟。

充实。

“干干净净!清清爽爽!”

梁渠很是满意,打包好东西,大手一挥。

赤山卷作红龙,腾空而起!

长风漫卷白云。

山野之间遍地油菜,金黄花海徜徉,茸茸的蜜蜂趴在花朵里耸屁股。

生机勃勃。

土里的东西从下往上长,长得笔直,长得郁郁青青,像伸个能把脚背脚趾绷直的懒腰,生活也一样。

陈顺拉开窗帘,感受冷风,目不转睛。

陈庆江飞在空中,攥紧双手,小腹凉飕飕的,像是肝胆悬垂在半空,那叫一个刺激,再看田野,出言感慨:“油菜就是比芝麻和麦子好看。”

梁渠瞥一眼花海,想到什么:“陈叔,以前好像没怎么见乡野间有种油菜?”

这种金黄花海,他印象里早几年完全没有,是最近两三年才冒出来。

有点稀奇。

“是啊,以前吃油都是种芝麻的不种油菜,其实芝麻也少,芝麻要到夏天种,和稻子争地,所以基本不大吃油。”

陈庆江虽是个渔夫,但自从家里有田,上心不少,天天田埂上瞧,免得日后种不上药田,也能回来种谷子,积累不少经验。

“为什么?”

陈庆江想了想:“因为阿水你吧。”

“我?”梁渠纳闷,“地里种什么,和我有什么关系?”

“免税啊,平阳府里都免多少年了,不全是因为阿水你吗?”陈庆江理所当然道,“以前纳税要交粮,夏天稻子、冬天麦子。

油菜得越冬,要和麦子争地的,除开大户种来卖钱,没多少人种。

免税之后,头几年攒下钱粮防灾,夏天种一轮稻子就够吃,冬天地全留种菜。

以前稻子麦子吃是够吃,但一年到头全白饭咸菜咸鱼,有条件谁乐意这么过?油菜榨油之后,也更容易卖钱。”

梁渠恍然。

没病没灾,种地最大的问题,其实不是吃不吃得饱。

干过农活都知道这玩意有多累人,农闲喝粥,农忙

一定吃饭,若吃不饱饭,入不敷出,几年功夫便能拖死壮汉。

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副食,不敢浪费田地种菜。

有条件谁乐意天天吃咸鱼啊。

油菜油渣又可作肥料或者饲料,家里多养鸡鸭。

两轮免税,花海绵延。

淮阴武堂。

御赐牌匾龙飞凤舞,金光灿烂。

陈杰昌高举拳头,五指张开:“暂时解散自由活动!”

“吼!”

十数人的小班轰然散开,站桩的瘫坐在地,去寻两口茶汤喝。

更多的跑去武堂中央,此时此刻屋子前聚拢不少人排队,人头攒动。

三月末,两京武堂武院大改革。

其一为学制,从皮肉骨血四关的五个年级,正式衍生到包括奔马前中后三境的六七八高年级,以及奔马极境冲刺狼烟的九年级。

狼烟之上,不再由学院教导,而是积分贡献制。

许多乡镇里,奔马武师都算小老爷,重来当学生多有几分尴尬,狼烟更不用说。

这等层次除非正式收徒传绝学,否则武堂教不了什么,故而直接来当教习!

一来以教学质量换取积分,积分换取观想图观摩机会,亦或其它武学资源,收获比府衙少,但比府衙轻松。

二来缓解武堂教学压力,地方财政压力,类似于留校辅导员,“以工代赈”。

变革一出。

杨东雄如今也是甩手掌柜,多是徐子帅忙的脚不沾地。

包括四月份到来的观想图,需要专门场地和守卫,免得让人偷去。

今天是观想图第一次开放。

大家对这新东西好奇的紧。

尤其获知消息,四大武堂,当世唯一超品观想图,就在淮阴武堂!

每每提及,与有荣焉!

徐子帅觉察学生情绪,昨天半夜趁机往观想堂外的巨石上刻字。

“今天我以母校为荣,明天母校以我为傲!”

尘土低扬。

“翰文,你准备先看哪个?观想图三天只能看一次,一次看一副。”

“当然是斩蛟!”

“我听说心猿也不错,锤炼体魄比斩蛟、苍龙更好,比较适合我。”

熊毅恒、杜翰文、金小玉姿态各异的站在队伍前方,气势昂扬,大声讨论,引发好一阵羡慕。

自打三人陪同兴义侯去往帝都,俨然同普通学生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。

聊上两句,动辄帝都如何,各大特色小吃如数家珍。

吃个水果,都能意兴阑珊,说一句不如兴义侯的家养刺猬,陷入某种怀念出生入死战友的表情。

今日更是跳过学生选拔,先一步尝鲜,任意观想图皆可择一观摩,不仅如此,只要他们还在学院,每三天都能看一次,待遇拉满,听说几个府衙都来寻人,只要毕业,即刻入职,品级从优,每天情书收到手软。

牙都咬碎了!

“兴义伯!”

人群中忽有惊呼。

众人随之抬头。

天空之中,一条赤龙呼啸而来!

标志性的座驾,没有人不认识。

“孤陋寡闻,要叫兴义侯!兴义伯都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。”

“兴义侯怎么来了?什么情况?”

赤龙变作龙血马,尘土轻扬,华丽车厢稳稳当当。

“阿水!怎么今天来,不说要去巡视淮江么?来看观想图?”向长松从里屋走出。

“明天启程,今天我来领人报名!”

“嗯?”向长松惊奇,“你领报名?”

凑近“偷听”学生一片哗然。

"! ! ! "

兴义侯领报名?

这丫是哪位皇子来武堂?来为武堂背书站台?

陈顺从车厢里跳出。

平平无奇。

真人不露相,稍作思索,学生们眼睛一眯。

难不成……

微服私访?白龙鱼服?

倒是陈杰昌、李立波等人一眼认出,顺子!

全是义兴镇人,常撞一起,谁不认识谁。

昔日义兴镇拢共一千多号人,陈姓居多,陈杰昌和陈庆江算本家呢,往上数几代,都是一家人。

“难怪,算算岁数,顺子也有十四五,诶,日子过得真快。”李立波感慨。

“哦,有印象!”历经久远的思索,向长松回想到梁渠拜师前,打听到的事迹,“行,我来登记!好久没干这活了。”

“有劳师兄!”

“这会客气?”

“嘿,晚上一块上浪云楼?”

“改天吧,最近太忙……”

梁渠领陈顺,流程同以前大差不差,他当年只交一个最低档,如今直接给顺子拉满,每月丹药、药汤、药浴一个不少,只是选寝室的时候, 没有选最好的二人寝,而是改成四人。

二人容错率有点低,不利于拓展社交,四人正好不多不少。

“师兄,四人寝册页都拿出来,顺子,书院有没有认识的人?都是同龄,应该有不少和你差不多时间入学的吧?”

“可以选吗?”陈顺瞪大眼。

“当然能,一个寝室而已。”

听到梁渠的话,向长松翻个白眼,懒得反驳。

陈顺一页一页翻动,最后选中一个熟人寝室,倒不用调整,全差不多时间来,恰有空缺。

“一年级……教习给你排陈杰昌和李立波吧,你们正好同乡。”向长松拉开档案。

“嗯嗯。”陈顺连连点头。

本来他有几分害怕的,好几千人的学堂,全不熟悉,结果一进来,教习同学室友,全是熟人嘛!

啪!

向长松盖好章,归理档案,发放木牌。

“完事,走。”梁渠食指插入木牌挂绳,旋转几圈,“带你去熟悉熟悉武堂!”

“呵。”向长松嘲笑,“你带人熟悉?自己来过几趟,领得明白么?知道澡堂在哪,厕所在哪,寝室在哪?”

致命三连。

“额……那师兄来吧。”梁渠换个话题,“有没有和顺子差不多水平的学生,来都来了,今天我给学生上堂课。”

“呦,行啊,兴义侯要上课,求之不得,马上安排!阿文阿武!”向长松唤来两个学生。

不消片刻。

武堂轰动。

沃日!

兴义侯代一节课。

丫到底是哪个皇子!

熊毅恒、杜翰文、金小玉心头一沉,两相对视。

武堂最受器重,教习的心头宝地位受到严峻挑战!